中新社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 王恩博)中国应急管理学会、中国矿业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5日共同发布的《公共安全感蓝皮书:中国城市公共安全感调查报告(2020)》显示,各分项指数中信息安全感连续3年垫底,数字经济背景下信息安全成隐忧。
报告称,结合2017至2019年中国城市分项公共安全感指数及排名,其中公共场所设施安全感和自然安全感连续3年都在前两名内,保持较高水平,信息安全感则连续3年排名垫底。生态安全感和食品安全感排名变化幅度较大。交通安全感、治安安全感、公共卫生安全感和社会保障安全感排名变化不大,表现相对稳定。
信息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个人隐私信息被盗取和被非法商用、个人账户密码被盗取、信息犯罪猖獗等方面。本轮调查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达城市多数居于信息安全感排名中下游,如深圳、上海、杭州、广州、重庆、西安等。超大特大城市在信息安全感方面表现不尽如人意,数字经济发达的超大城市中仅北京在近3年有明显进步。
报告表示,几乎所有受访者在谈及信息安全时都提及个人隐私泄露和个人信息被非法利用等问题。不少受访者曾无意识泄露个人重要信息,也有部分受访者认为“一些不法商家将个人隐私数据转卖导致骚扰电话、短信和诈骗信息多”“比较常见的数据泄露方式包括:社交账号泄露、钓鱼网站泄露和快递单据泄露等”。
解决信息安全忧虑对数字经济带来的困扰,已成为城市管理者重要任务。报告认为,数字经济环境下规范不同利益群体对用户数据的使用尤为重要,政府可以从立法和行政监管、企业和个人道德责任、规范公开数据开放等角度着手,构建良好信息安全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