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北京3月14日电 香港中通社特约记者 庄恭
中国多家银行近期相继发出公告,对个人长期不动的“睡眠账户”和不符合规范的“超量账户”展开清理。分析人士认为,此次清理工作传递了多重信息。首先是落实银保监机构对个人银行信息的监管,其次是通过加强账户管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风险,以及为未来可能推出的数字货币新政,创造一定的可操作的空间。
根据已公开的信息显示,此次银行在清理工作中,有的重点锁定在长期不动的账户上,有的则是针对同一个用户名下超出监管规定数量的超量账户,还有的是上述两种类型同时清理。
中国建设银行今年初发布公告称,主要清理长期不动账户。清理范围包括:截至2020年10月31日,连续三年以上(含三年)未发生存现、取现、转账等主动交易,账户余额为0,且无信用卡约定还款、个人贷款还款等签约关系的借记卡、准贷记卡、活期存折账户。金融社保卡、公积金卡、军人保障卡、陆港通龙卡、私人银行卡、龙支付钱包、E账户等个人银行账户不纳入本次销户清理范围。
而上述两种情况具体如何界定?是直接销户还是只限制交易功能?各家银行的规定也不一致。
专家表示,个人最好于近期整理一下名下所有银行账户,对于确实不再需要使用的,可以主动去银行销户;长期没动的账户后续还可能用到的,赶紧按银行要求操作,以免被清理后造成麻烦。
其实,有关个人开立账户的规定,早在2016年央行发布的《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中做出规定。通知称,自2016年12月1日起,同一个人在同一家银行(以法人为单位,下同)只能开立一个Ⅰ类户,已开立Ⅰ类户,再新开户的,应当开立Ⅱ类户或Ⅲ类户。
该通知还要求,银行应当对同一存款人开户数量较多的情况进行摸排清理,要求存款人作出说明,核实其开户的合理性。对于无法核实开户合理性的,银行应当引导存款人撤销或归幷账户,或者采取降低账户类别等措施,使存款人运用账户分类机制,合理存放资金,保护资金安全。
据央行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末,全国共开立个人银行账户120.92亿户,人均拥有银行账户数达8.64户。虽然人均账户数量增多,但部分账户使用率幷不高,最终被闲置成为了“睡眠账户”。
央行相关负责人指,个人开户数量过多既造成个人对账户及其资产的管理不善、对账户重视不够,为买卖账户、冒名开户和虚构代理关系开户埋下了隐患,也造成银行管理的资源浪费。而长期不动的“睡眠账户”也成为银行内部风险的触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