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4月12日电 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两年多的防控实践证明,“动态清零”符合中国实际情况,而且是现阶段中国及时控制新冠疫情的一个最佳选择。
吴尊友表示,“动态清零”最大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尽一切可能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很多国家,以物理隔离的方式的综合处置应用好,实现清零,还是非常困难的。随著疫苗的研制成功和大规模的广泛接种,人群当中对新冠的保护力得到了提高,疫苗在预防感染和预防重症、减少死亡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所谓的‘躺平’也就是说除了加强疫苗接种以外,其他的防控措施就不再去强调或者干脆不做了。有些国家‘躺平’以后,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大幅度上升,这时这些国家又往回缩了缩,又收紧了防控策略,把其他防控措施又加进去了。”吴尊友说。
至于奥密克戎“物传人”的概率有多大?吴尊友表示,一般来说,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近距离飞沫造成传播,也可以通过手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在手没有进行消毒处理或者清洗的情况下又接触到了口、鼻、眼等黏膜部位,就容易造成感染。
新冠病毒在物体表面存活的时间长短取决于污染量的大小,以及环境中温度、湿度、光照和紫外线的情况,一般来说物体表面污染造成人感染的风险是比较小的,但是如果反复多次接触,又不注意手卫生和个人防护,感染风险就会明显加大。所以要对从事涉外的冷链以及涉外货运人员进行定期的检测,以便及时发现感染者。
另外,在发布会上,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副司长李党会指出,今年国内疫情多频发,商务部做好生活必需品的市场化,督促商场、超市、农批市场、宾馆、酒店等商贸流通企业,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加强重点人员健康监测和闭环管理,把好进门入场关,做好室内通风消毒,为群众营造安心放心的消费环境。
李党会说,动态跟踪各地粮油、肉、蛋、奶、果蔬等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库存和保障情况。特别是针对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安排专人对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仓储物流基地,及时掌握生活必需品的可供应量和可调出量,密切跟踪市场供需变化,加强运行趋势研判,及时发布保供预警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