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个老太太喝了顿早茶,我所在的小区发现一位次密接者、有一栋楼被封。这期间,社区工作人员、警察、小区物业、从各地调来的医护人员,全副武装展开全方位的防护。如同应对生化危机。
除了被封的那栋大楼,我们虽然还可以自由出入,但也时不时会接到通知,要么到楼下测核酸,要么配合门卫查粤康码。我能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生怕突然之间情况有变化,家里粮食、油、肉、菜怎么解决。至少要备足两周,冰箱完全不够用。
过了几天,原本没事了。但小孩的学校突然通知在家上网课,因为某个老师成了次密接者,得等到查证之后再看。这一下,眼睁睁看到的解封又要等待。
与去年相比,虽然疫情近在咫尺,但并没有特别慌乱,倒是偶尔到楼下取快递、看到警察坐在草地上吃着外卖,会有一份感动和安心。这些人与你无亲无故,每天24小时值勤,他们的家人肯定也是万分不舍的。
我朋友的夫人做护士,在全市医护人员紧缺的状态,也被调到某个点去做检测,看到他发的朋友圈,联想到楼下那些日夜为大家服务的人们,我觉得虽然病毒无情,但人间实有大爱。
直到今天,小区和整个区域都基本恢复正常了,回想起这番生死难料的日子,还是倒吸一口凉气。因为病毒的传播速度之快,加上只要有接触者未能及时发现,那种蔓延之势,差不多是一日千里。从广州到佛山,再到东莞、深圳,每当发现新情况,整个区域的日常节奏就全被打乱了。与此同时,病毒也在以人们无法了解的变异在发展,从普通病毒到德尔塔,现在又报道了伽马病毒,由此可见,疫苗一直在跟病毒赛跑,不到最后一刻,无法言胜负。
我最担忧的是,如果真像专家们所言,人类自此将长期与病毒共存,怎么办?你怎么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会突然遭遇意外一击?虽然知道杞人忧天,但还是挥之不去的要想。
之前闭环管理期间,整个小区只有一家小超市幸存。其余的要么是被迫关门,要么就是老板主动关门。就连取个快递,都是先报上号码,由工作人员把物件取出来,放到门口的小桌上。直到昨天,整个广州和佛山才下发开放堂食的通知。但是说实话,我相信大部分人在这个时期是不会冒险去外面吃饭的。
在这个期间,手机是最好的陪伴,更是连接外部世界的窗口。
(文章选自公众号:刘志华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