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2月28日电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6日公开表示,正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延迟退休具体改革方案。随即,“延迟退休真的来了”成为中国舆论关注的热点话题。
因涉及每个人的工作生活,是否延迟退休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约有2.54亿,占总人口的18.1%,预计“十四五”期间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人。
为何延?如何延?可预见,在即将举行的全国两会上,这一话题的热度或将进一步延续。
为何实行延迟退休?
中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是男职工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中国人社部称,这一规定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根据当时人均预期寿命、劳动条件、用工方式等诸多因素确定的,但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退休年龄总体偏低的问题就显得十分突出。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毛宗福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与发达国家先工业化、有一定财富积累再老龄化不同的是,中国是边工业化边老龄化。“这源于中国人口体量大以及人均寿命提高等多种因素。”
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到2019年已提高至77.3岁,城镇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已超过80岁。在人均预期寿命和健康寿命延长的背景下,延迟退休被视为破解劳动力供给短缺、挖掘老龄化社会人力资源的重要举措。
另一方面,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从2012年开始出现下降,年均减少300万以上;在新增劳动力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已超过一半,平均受教育年限不断延长,达到13.7年。专家认为,这表明现行退休年龄不适应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也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从人口赡养率上来看,实行延迟退休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日前公开称,2019年中国参保赡养率和缴费赡养率分别是37.7%和47%,如果不调整现行政策,到2050年参保赡养率和缴费赡养率将分别超过81%和96.3%;但若采取渐进式改革方案,最终男性65岁、女性60岁退休,到2050年参保赡养率和缴费赡养率预计为51.4%和65.5%。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田雪原也公开指出,延迟退休体现了对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劳动权利的尊重,体现了劳动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
如何实施延迟退休?
延迟退休年龄是世界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普遍做法,但各国在退休年龄设定、养老金财政保障等方面都有不同规定。就中国而言,一些学者提出“选择性退休”可作为起步阶段的政策安排。
“选择性退休的实质是把退休年龄选择的自主权交给个人,通过养老金调整机制强化对个人自主选择延迟退休的有效激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一场专题研讨会上指出,在退休年龄、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及比例等方面,可以鼓励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不同的退休年龄和养老金领取方案。
“选择性退休”虽然取消“一刀切”的法定退休年龄,但仍需设定正常退休年龄作为自主选择的基本参照。田雪原提出,可以只设延退起始年龄,不设上限年龄;到了起始年龄,延不延退、延退多长时间由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决定;不设延退上限年龄,由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依据主客观情况,签订包括用工时间的延退合同。
还有学者呼吁,应当从中国实际出发研究设置分步实现男女不同的选择性退休年龄时间表,坚持不同职业、不同群体的公平原则和特殊原则,可以在高技能、高人力资本行业率先推行自主选择性延迟退休。
外界认为,在老龄化过程中,如何更好发挥老年人的财富作用,变“被动”为“主动”,应成为延迟退休政策的一个出发点,“老有所为”也大有文章可做。
毛宗福说,可以引导一些身体状况好、工作经验丰富、有再就业意愿的老年人“动”起来,针对老年人设置弹性工作制度并允许居家远程办公;还可以引导老年人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比如在旅游景点当导游,在社区、村公益岗位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等。
同时,医养结合也成为应对老龄化社会的一种方向。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黄改荣对中新社记者说,建议各级医院高度重视老年科建设,不仅是对民间养老的有效补充,还有望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诸多难题。
中国人社部透露,目前正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具体改革方案,既要借鉴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和经验,更要充分考虑中国现实国情等,在方案研究制定过程中将会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确保方案科学可行、平稳实施。
题图:2月26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就业和社会保障情况新闻发布会。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游钧在发布会上透露,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在紧锣密鼓地推出”。游钧介绍,中国当前养老保险体系三个层次中,作为第一个层次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基本健全,职工养老保险加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两个平台目前已覆盖近十亿人;作为第二层次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制度初步建立,并且在逐步完善,目前已经覆盖5800多万人。中新社记者 杨可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