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11月30日电
香港中通社记者 殷田静子
中澳贸易冲突继续,澳大利亚贸易部长伯明翰当地时间29日表示,因应中方此前对澳大麦征收的高额关税,计划向世界贸易组织(WTO)状告中国。而就在3天前,澳总理莫里森还在强调澳方想与中国“和谐相处”。照此情势,中澳还有和谐相处的条件吗?
澳总理莫里森29日对媒体表示,中澳关系令人担忧,澳大利亚处在困难时期,但他保证政府“将尽一切努力”尝试与中方解决贸易问题。他于26日也表示,虽然当前中澳关系处于一个“不同寻常的”的时期,但澳大利亚想要与中国“和谐相处,建立积极关系”。此番言论被舆论认为澳大利亚由原来的联美反中,转变为试图在中美之间保持中立,并在言语中向中国示好。
澳大利亚一边呼吁与中方“和谐相处”,一边又计划把中国告上WTO。澳政府是真心想修复中澳关系吗?澳大利亚贸易部长杰森·克莱尔(Jason Clare)就表示:“我想知道总理到底采取了什么行动。事情真不应该发展到这种地步。”
华东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陈弘教授30日接受香港中通社记者采访时指出,澳大利亚目前只是从言语上来示好中国,在切实措施方面并无任何改变,依旧对中国采取相当敌视的做法,甚至制造出“伪命题”混淆视听,例如制造“中国不接电话”这类虚假场景,恶意地“妖魔化”中国。澳方也不要期望向WTO状告中国就能对中国产生恫吓作用,中国当时提出要进行反倾销调查本身就有理有据。
对于澳总理的“示好”,陈弘表示,澳大利亚感觉到中澳在经贸关系上发生了一些摩擦和困难,他们似乎认为用一些积极正面的评价中国的言辞,就能把过去4年来对中澳关系造成的严重破坏给一笔勾销。破坏已经造成,澳方应意识到须采取切实措施,改变和纠正对中国的歧视。中澳关系不是单纯表个态就能改变的,解铃还须系铃人,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
近几个月以来,澳大利亚纷传中国已停止进口包括木材、葡萄酒、大麦、棉花和澳大利亚龙虾在内的澳产品。彭博社27日报道称:中国与印尼日前签订了一项为期3年的煤炭供应协议,将从印尼进口价值约15亿美元的煤炭。这一交易将导致中澳煤炭贸易进一步弱化。
接二连三的贸易纠纷给澳大利亚经贸带来不少影响,这能否鞭策澳大利亚政府审视自己,切实缓和中澳关系?
陈弘强调,中方采取的措施都是以个案处理,并不是想共同协调起来对澳大利亚施压。经贸是经贸,本身就没有被政治化或者武器化。中国无意与澳大利亚发动贸易战,但澳大利亚政府近4年来对中澳关系的肆意破坏,已大大减少中国企业、营商者、投资者和消费者对澳的好感,更何况澳大利亚的产品的确有可以替代的来源地。
所以在陈弘看来,澳大利亚须认识到应如何改善澳大利亚的营商环境,包括改变对中国商业活动的歧视性的政策,而不是拼命政治化,从反面给中国扣上政治意识形体的帽子,指责中国的行为是一种所谓的政治胁迫,经济胁迫,或者是对澳大利亚的惩罚,这种观点完全是站不住脚的。
对于拜登政府的中美关系会如何影响澳大利亚的对华政策?陈弘认为,就国力和世界影响力而言,澳大利亚还不能独立主导对中国的遏制,到目前为止都是在配合美国的整体战略。可以期望的是,中美关系不会像特朗普时期一样激进和冒险,但也不能单纯地期望美国政策会“戏剧性”地改变澳大利亚的对华政策。
不过陈弘表示,一旦中美关系开始缓和或者恢复到正常关系,而澳大利亚政府还不能有效管控分歧,扭转目前中澳关系不断自由落体下跌的情况,中澳仍处在“冰河期”越陷越深的话,这对澳大利亚来说,将会是非常可怕的一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