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3月28日电 题:计算分母有别 专家料香港新冠死亡率为0.18%
香港中通社记者 李明珠 陈卓仪
香港第五波新冠疫情至今,逾112万人染疫,累计逾7207人离世,呈报个案的病死率高达0.6%。香港特首及多位专家近日都表示,因现时仍未全面掌握染疫人数,死亡率可能要再检视。
香港大学医学院内科学系临床教授孔繁毅28日在电台节目中表示,现时死亡率是以官方公布的约100万确诊数字作为基础计算的,但香港实际染疫人数应该达到400万人,以此计算的死亡率大概为0.18%,与新加坡相近,远低于英国0.6%和美国1.2%,数字接近季节性流感死亡率。
据港大此前公布的推算模型,香港一半人已经感染新冠,但因为暴疫早期政府未有承认快速检测结果,因此未呈报的个案未被计算入官方数据。
当日上午,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出席抗疫记者会时也表示,相信孔繁毅提到应用整体感染人数来计算死亡率会更准确。
她说,留意到近日有专家以模型推测香港感染率,虽然现时经过核酸检测及快测平台阳性申报的确诊个案逾百万,但从合理角度推算,预料约香港约四分之一人约180万人已染疫。至于死亡率分母应按照什么数字计算,日后需整理公共卫生数据再作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日的疫情简报会上,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用“呈报个案病死率”取代“死亡率”,认为“呈报个案病死率”更为准确。
张竹君认为,“死亡率”不是一个专有名词,有时可以用人口总数来计算,认为专家的模型推算具有参考价值,但香港目前没有确实染疫的数字,缺失分母,所以只能用已经呈报个案计算。
然而,香港呼吸系统科专科医生梁子超接受香港中通社记者采访时说,全球计算确诊数据,都是以官方发现的案例为基础,没有发现的当然也不会计算在内。如果作为地区死亡率对比,那么应该以各地区的官方数据作为对比,才比较公平。即便是每年冬季的流感数据,也是以发现的个案作为计算死亡率的基础,也有市民患流感未呈报。
除了总染疫人需全面掌握外,患者死于新冠病毒或死亡时染疫也仍有待分类。
政府专家顾问、中大呼吸系统科讲座教授许树昌早前曾根据死者死亡和染疫时间、病毒数值、有否肺炎等情况来分析患者是否死于新冠病毒。
他分析了少于120宗在第五波疫情下的死亡个案,发现死于新冠病毒以及死亡时染有新冠病毒的个案约各占近四成。
香港医管局行政经理(病人安全及风险管理)何婉霞表示,现时已邀请不同专家逐个分析每宗死亡个案,例如病人是否接种疫苗等,希望未来可帮助治疗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