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月31日电 一场关于“阳刚之气”的大讨论,近日正在中国互联网社区中如火如荼地展开。
讨论起源于1月28日的一条新闻:针对有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中国教育部表示,将从加强体育教师配备、加强学校体育制度顶层设计等方面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报道中提到,教育部要求各省、校更多注重学生“阳刚之气”的培养。
该新闻在社交平台开始传播后,立刻引爆了网友的讨论。截至1月30日晚,仅凤凰网微博就已达到11.5万评论、7.5万转发。有网友认为,该提案将“女性化”视作贬义词,是刻板印象和隐性的不尊重与歧视女性;有网友提到,“阳刚之气”难以量化,而对某一种特质的推崇也是对个性培养的忽视;还有网友观察到,教育部对提案的回应,基本围绕增强青少年体育教育展开,并未刻意强调“男性气质”……
《广州日报》微博29日发布了投票:“你觉得有必要专门制定措施防止男孩女性化吗?”截至1月30日晚共有逾7500名网友参与,其中5215名网友投给了“没必要”,2322名网友投给“必要”。网友“Hualahualayou”写道,“中国人那么多,‘阳刚’属性的人拎起来也是一个很大的群体了,让大家做自己想成为的人吧。”
而网友“北川光明”则说:“不知从何开始,某些男孩尤其是所谓‘小鲜肉’涂脂抹粉粉味十足。男儿当自强,‘男孩’应归回男儿本色,培养其做勇敢、正直和有担当的男儿。因为男孩们都要面对社会、工作、职场竞争和服兵役保家卫国的各种挑战,对于一个血气方刚的男孩来说,经历的挫折越多,往往越坚强、越有韧性!少年强则未来可期!”
如何定义“阳刚之气”,成为此次争论的一大焦点。
央视新闻微博30日写道:如何理解“阳刚之气”?男性在风度、气概、体魄等方面表现出刚强之气,是一种美,但阳刚之气并不等于简单的“行为男性化”。教育不只是培养“男人”“女人”,更应注重培养人的担当和责任感。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让身体和心智一并健康成长,才是最该被关注的。
网友“乔乔小白”在本条微博下方评论道:“阳刚之气绝对不是大男子主义。”网友“王巍Mikael”则说,“男人需要有阳刚之气,但不代表‘娘’的就可以被歧视。多少外表阳刚身材威猛高大的爷们儿,为人处世却很不男人,好吃懒做,整天想着占一些小便宜。反而很多貌似阴柔的男人,做事坚韧大气。男人是否阳刚不用看外表也不用看性格,看做事。”
澎湃新闻则引用人民日报海外网的报道称,北京大学一名教授曾撰文写道,经过多年的男女平等等方面的追求和争取,男女两性表现出更多的互相理解和相互包容等,已是正常情况。男性有一些体贴、细腻的表现,也不能说是糟糕的问题。
该教授认为,传统中国戏曲中就一直有男性扮演的旦角,中国许多杰出的旦角男演员在生活中也有女性气质,但他们的家国情怀和高尚品格一直受到社会的高度尊崇。仅仅从两性气质上去判断,未必能够准确地把握问题。
网友“苏耷水”写道:“防止男孩子女性化的最好办法,是停止对女性的恶意贬低,是不要让果断、勇敢、进取、豁达、开朗、理智、坚毅、负责等等这些美德成为男性的专利;是应该教孩子,无论男女,都要成为自尊、自强、自立的人。”
题图:12月11日,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体育馆室外冰场,青少年冰球队的队员穿戴护具训练。据介绍,该青少年冰球队成立于2014年,目前有50余名中小学生队员。近年来,该县在中小学中推广雪地足球、滑冰、滑雪、冰球等冰雪运动,引领学生参与冰雪活动,培养冰雪运动兴趣,提高冰雪运动技能。中新社记者 刘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