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北京3月14日电 香港中通社特约记者 庄恭
备受中国民众关注的延迟退休新政日前实施,幷在实施的节奏上加以确立。专家表示,新政策实施确立以小步调理的节奏,不搞“齐步走”,体现了灵活和自主选择的包容特征。
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日前实施幷明确提出,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人社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维刚表示,小步调整简单理解就是延迟退休改革不会“一步到位”,而是采取渐进式改革,用较小的幅度逐步实施到位,每年延迟几个月或每几个月延迟1个月,实施节奏上体现在总体平缓。
金维刚表示,原本满50岁退休的女性,政策实施后,第一年,变成50岁1个月或几个月退休。不同年龄段的人,退休年龄不同。以此类推,经过若干年过渡期完成改革。
可以确定的是,新政对于临近退休者来说,只会延迟1个月或几个月,不会出现一下子晚退休几年的情况。而对于年轻人来说,延长退休年龄幅度会大一些,但未来有很长的过渡期和适应期。
中国法定退休年龄于1978年的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获得批准。2012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提出,中国应逐步延龄退休,建议到2045年不论男女,退休年龄均为65岁。目前实行的退休年龄为职工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
专家表示,无论从职业和工作岗位,还是就业稳定性和工作强度,以及个人身体状况、家庭需求和价值追求来看,都存在着较大差异,由此产生的相关诉求也不相同,有的人希望多工作,有的人则希望早退休。
此次出台的延迟退休新政,充分考虑了多元化需求。即在统一实施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人口老龄化、社保压力增加、用工及就业等现实国情、文化传统以及历史沿革等情况,增加一定的弹性因素,允许个人根据自身情况和条件,选择延长或提前退休的具体时间,体现政策的灵活性和包容性。
金维刚认为,对于现有不同职业、地区、岗位存在的一些政策差异,新政实施后,会保持政策的延续性,确保政策调整前后有序衔接,平稳过渡。
他同时强调,延迟退休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与之相关的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非常多,需统筹谋划、协同推进。
一方面,过去一些与退休年龄相关的政策,要随着延迟退休进行相应调整;另一方面,延迟退休改革也会带来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需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及时跟进。
而如何通过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大龄劳动者就业创业,更大力度对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灵活就业人员给予社保补贴,帮助其再就业,以及如何进一步加大对大龄失业人员的保障力度,开发适合大龄劳动者的岗位等问题,均存在配套措施落实的较大空间,只有做到这些,才会确保延迟退休新政顺利进行,实现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