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8日电 传说中的“灵魂砍价手”,正向高值医用耗材领域出招。11月5日,由中国国家医保局组织的冠脉支架(又称心脏支架)集中带量采购(简称“集采”)在天津开标,此次集采中,冠脉支架单价从均价1.3万元(人民币,下同)左右下降至700元左右,平均降幅逾90%。
消息一出,“心脏支架从1.3万元降至700元”的关键词冲上社交媒体热搜榜,有网友点赞并留言说:“利国利民,想想以前有多少暴利啊!”“真是人民的灵魂砍价手!”,有网友建议:“集采降价省下的费用,可以适当用来激励医生,多方共赢!”,还有网友呼吁相关部门关注口腔科等其他科室的医疗器械价格高企问题。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显示,从2009年到2019年,中国冠心病(PCI)手术量从23万例发展到超过100万例,年增长速度10%至20%。以每台手术支架使用量约1.5枚计算,一年要用掉150万个心脏支架,总费用达150亿元左右,占到全国高值医用耗材总费用的十分之一。
央视报道介绍,通过冠状动脉支架国际价格对比发现,在此次集采之前,国产心脏支架价格在国际上偏高。国产品牌价格7500—18500元,中位数14000元,进口品牌价格11400—23300元;同代支架价格巴西最低2183元;美国患者支付价6403—18507元;法国零售价6881元;日本医保支付7693—18747元(均折合为2020年人民币汇率)。而通过此次集采,全国范围内支架采购费预计节约109亿元。
有网友提问,降价幅度如此之大,患者敢用吗?限定了支架的材质,会不会限制医生的临床选择?
相关部门表示,在集中招采前,天津市有关部门密集调研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检测能力进行摸底,保证中选产品质量可追溯。确保每一个产品应用到患者身上是安全的、有效的。
而且不同生产企业、不同品牌的心脏支架在临床使用中70%到80%可相互替代,仅有少数不可替代的情况,主要是由于支架直径与长度有特殊规格。目前主流品牌的规格均比较齐全,均能满足80%左右的临床常见情况。
还有网友疑惑,杀价这么狠,企业还有利润空间吗?
对此,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司长钟东波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家主动集中采购的核心是带量采购机制,以合同的方式来明确药品采购的数量以确保使用,相当于供需直接见面,把中间所有销售费用节省下来,这是降价幅度大的主要原因。降价主要是降在中间环节,生产商仍有盈利,不存在降低成本来弥补利润的动机。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胡大一也对新京报表示:“实际上支架成本是很低的,部分支架成本甚至只有两三百元,此前价格虚高是由于中间存在着许多代理商。”一位不愿意透露身份的业内人士称,企业在本次集采中的定价策略是在成本的基础上加上一个可以接受的利润,“它(指医药企业)又不能亏。”
不过,人民日报旗下自媒体“侠客岛”提醒,由于器材利润被压缩,集采或会对医生的积极性与效率、手术的数量和质量产生影响。
此外,虽然主流冠脉手术器材被砍价,但药物球囊、可吸收支架、腔内影像等普材未受影响,这部分器材或会成为行业新增利润点,其价格和应用比例可能上升,对冠脉手术器材在利润上形成替代。
为对冲这一情况,国家医保局有关人员表示,集中采购后,将引导医疗机构对心脏外科医生的绩效考核给予适当倾斜,使国家集采的心脏支架真正成为医耗厂家、病患、医者之间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