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新闻网尽其所能,搜集、整理或编译全球最新的相关深度报道。这其中很多是中文首发。这些文章的价值不言而喻,请关注。
原创:英国广播公司;中文照译:格局传媒报道组
随着限制的解除,世界各地的人们已经习惯了封锁后的生活,疫苗对 Covid-19 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中国,在大流行最初开始的地方仍然采用强硬消除政策。

一个人走进一家五星级酒店简单地问路,结果被隔离了两周,因为一位客人接触了冠状病毒。高铁上的一名机组人员与感染者有密切接触,一列火车乘客被送往隔离进行大规模测试。在上海迪士尼乐园,33,863名游客突然不得不接受大规模测试,因为前一天一名游客被感染。
欢迎来到这个国家的生活——现在感觉就像一个永久的、归零的 Covid-19 世界。
中国是第一个为抗击这种流行病而施加限制的国家,它也将是最后一个放宽限制的国家之一。
当你在街上和普通中国人交谈时,你会发现很多人似乎并不介意继续严格的防病毒措施,只要保证他们的安全。
我问一位女士,中国是否应该加快开放,她说最好等到大流行得到妥善解决,因为安全是第一。
另一位下班回家的女士表示,对病毒的了解并不完全,疫苗会有所改善,因此,为了社会稳定,最好暂缓开放。
不久前,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新加坡等其他国家也将每次冠状病毒爆发视为必须在社区中完全消灭的东西,将城市置于封锁状态,直到病毒停止传播。
目标是达到本地零蔓延。
改变这种方法的两件事,一是出现了更难以控制的Delta 变体,二,更重要的是,达到了高疫苗接种水平。
高疫苗接种率意味着人们可能仍会感染 Covid-19,但不必去医院。
因此,其他地方的边界正在向国际旅行开放。然而在中国,外国人的签证仍然很难获得,中国人的护照到期后仍然没有更新。
在其他地方,人们“与病毒共存”。但不是中国——在那里,人们正在以与疫苗出现之前同样的热情,与德尔塔疫情进行搏斗。
如果官方数据准确,自 10 月以来已记录了 1000 多次本地感染。这个数字不是很高,但传播很明显,达到了 21 个省。这很重要,因为即使在中国发生几例病例,也会触发与数百或数千例同样严格的措施。

‘没有一个感染是可以接受的’
尽管一些中国科学家敦促重新思考,但当局并未表现出改变这种方法的意愿。
香港大学病毒学家、政府顾问管毅教授,呼吁从大规模核酸检测(发现感染),转向大规模抗体检测(这可能有助于科学家了解疫苗的有效性)。
他在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表示,从长远来看,零病毒战略不可能完全消除。
“病毒现在是永久性的,”他说。“这就像流感一样,会在人类中长期传播”。
这个概念不会让其他国家的人感到惊讶。然而,在中国,随着病毒的每次新激增,政府已经动员民众,将病例数恢复到零。更改此概念将很困难。
当被问及中国的疫苗可能对冠状病毒突变株提供多少保护时,关教授说,这是疫苗生产商必须回答的问题。
在现在质疑北京方向的学者中,他并不孤单。
来自纽约外交关系委员会的黄延中(Haung Yanzhong )博士说,一个关键问题是疫苗无法达到中国政府希望达到的效果,这让北京方面保持警惕。
“他们对疫苗的有效性——预防感染的能力没有信心,”他告诉BBC, “因为实际上即使是最好的疫苗也不能预防感染。但零容忍策略说我们不能接受哪怕是一次感染。”
黄博士补充说,中国政府在向人民大肆宣扬其成功时,发现自己陷入了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束缚。
“零容忍战略也是官方叙述的一部分,声称中国大流行应对模式的成功,中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所以如果你放弃这种策略,然后你看到病例显着增加,你知道这会导致人们质疑这个模型。”
‘一百万个理由’
再加上北京即将举行一些重大活动,官员们非常希望在没有任何 Covid 暴发的环境中举办这些活动。
最直接的是2月份的冬季奥运会。门票尚未开始销售,但目标是让看台上有观众。
明年 10 月是共产党五年一度的代表大会,届时习近平有望开始历史性的第三个任期。
当然,地平线上总会有一些东西。
另一种比较悲观的解释是,习近平总书记及其政府喜欢减少外国对中国影响的想法,而疫情为朝这个方向前进提供了极好的借口。
在社交媒体上,民族主义者的一些帖子谴责国际影响力对“中国”的处事方式的影响。
这里的治理重点当然已经从“改革开放”转变为以共产党为中心、以习近平为核心的理念。
鉴于其他国家一直在开放边境,BBC询问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他的国家何时会这样做。
他回答说,中国一直在关注其他国家的经验,并将根据正在出现的新变种来遵循科学做出决定。
无论哪种方式,与这里当权者关系密切的专家都没有发出零Covid即将结束的信号。事实上,情况恰恰相反。
“太高”的成本
钟南山医生在中国被视为医学英雄。这位呼吸内科专家在 2003 年因挑战当时的政府关于非典暴发并不那么严重的路线而声名鹊起。
如今,人们——包括官员——都在听他要说的话。
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他表示中国严格的 Covid 改善措施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他补充说,即使有疫苗,全球 2% 的 Covid-19 死亡率也太高了,中国也无法接受。他说,开放太快的代价是不值得的,并补充说中国将根据其他国家的“与新冠病毒共存”计划,观察其他国家的经验。
同样重要的是要考虑到中国官员的做法可能相当保守。他们有可能计划再次“重新开放”这个国家,但并不急于这样做。
对于许多想进入或离开中国的人来说,他们别无选择,只能拭目以待。
虽然中上阶层人士可能会为缺乏国际行动自由而感到遗憾,但许多普通中国公民似乎满足于让政府管理这种情况,只要它能让他们保持健康。
与此同时,大规模检测、集中隔离、运输管制、高级监测、交付跟踪和追根溯源,以及严格的局部封锁仍将是中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