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1月2日电 题:香港抗疫一年耗逾20亿口罩造成环境压力
香港中通社记者 刘俊杰
香港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后,外出佩戴口罩成为指定动作。据统计,2020年香港消耗逾20亿个一次性口罩,大量废弃口罩带来环境污染及传播病毒的双重压力。眼见新冠疫情在短期内无法彻底解决,废弃口罩的去向引起社会关注。
根据环保团体绿领行动在2020年末的一项调查显示,香港市民每周使用至少5400万个一次性口罩,推算2020年已耗用逾20亿个。特区政府环境局局长黄锦星曾在立法会估算,疫情期间每日耗用的一次性口罩数以百万计,每日弃置在堆填区的口罩约10至15公吨。
现行处理废弃口罩的方式有两种,在医院及处理怀疑及确诊个案的隔离中心这类处所产生的废弃口罩会视为医疗废物,送往化学废物处理中心焚烧;而一般市民使用的口罩,主要随家居垃圾送往堆填区处理。
绿领行动高级公共事务主任黄宇深接受香港中通社记者采访时分析,一次性口罩的制造材料各有不同,而且涉及卫生问题难以回收重用。现行的焚烧方法会释放有毒气体,而且口罩的主材料是塑料“聚丙烯”,堆填处理亦难以分解,可能透过雨水进入海洋,分泌有毒物质破坏生态环境。
大量口罩以焚烧及堆填处理,已对环境产生巨大压力。而每日被不当弃置在社区街头、郊外山岭,以及大海中的口罩,会带来环境污染及传播病毒的双重风险。
香港中通社记者近日在香港多区街头发现,许多废弃口罩被丢弃在坑渠、花槽,甚至郊野公园。据环保团体绿色力量在2020年末的一项调查显示,平均每名郊游人士都会弃置1.5个口罩。
香港第四波疫情持续,社区中仍然存在隐形传播链,若无病征的新冠病人随地弃置口罩,可能产生新冠病毒传播的风险。香港呼吸系统专科医生梁子超告诉香港中通社记者,的确存在透过废弃口罩传播新冠病毒的风险。
梁子超以香港现阶段的疫情分析,“人传人”的风险远超“物传人”,认为口罩传染占整体社区传播力的比例不大。不过将来香港达到“清零”阶段时,则需注意来自废弃口罩、冷冻食品链及航空货运这类“物传人”的风险。另外,他指出目前焚烧及堆填两种处理废弃口罩的方法,不会带来病毒传播。
特区政府在2020年内分别向全港市民免费派发两轮可重用的“铜芯抗疫口罩”。绿领行动早前研究了市面上20款可重用口罩,发现有10款达到国际防护标准,防护能力不逊一次性口罩。
黄宇深表示,减少使用一次性口罩,可从源头减少废弃口罩带来的环境压力。在兼顾防疫及环保角度,可根据高危与否的不同场合,选择使用不同的口罩。他建议,特区政府检视可重用口罩的防护规格,列出规格指引,加入保护环境的要求,制定融合抗疫需要的使用可重用口罩场合指引。
另外,由于可重用口罩无法完全取代一次性口罩,黄宇深建议,特区政府借鉴其他地区利用一次性口罩回收再造的经验,避免大量一次性口罩送入堆填区,亦可推动口罩回收再造技术发展,减少环境破坏。
题图:
